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因應我國於2014年8月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部陸續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本書全文包括課程的結構與意義、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意識型態、課程設計的模式、課程選擇、課程組織與統整、課程發展、課程實施與課程領導、課程評鑑、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等共十章。

  特別説明「核心素養」的意義、課程結構與意義,說明「課程即經驗」、「課程即計畫」、「課程即目標」與「課程即研究假設」等五種課程現象與「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與研究發展之意涵;指出精粹主義、經驗主義、社會主義、科技主義與專業主義等理論取向意識型態;說明目標模式、歷程模式、情境模式的課程設計;說明課程選擇的規準與課程選擇的原則;指出課程組織的要素、課程組織的原則、課程組織的類型與結構;指出教師教學本位的課程發展、國家政策本位的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本位的課程發展;指出課程實施與教師角色、課程實施的研究觀點、課程實施的探究主題與配套措施;說明課程評鑑的步驟與標準、評鑑的類型、評鑑的模式與課程評鑑的價值取向。第十章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邁向課程學的建立,包括第一節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二節課程研究的再研究—邁向課程學的建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光雄


  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榮譽教授

  學歷:
  中華民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國家博士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

  經歷:
  新竹師專校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專長:
  以課程理論與育思想為主要研究領域
  專長為課程與教學、西洋教育思想史

蔡清田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曾任課程研究所所長與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國內外多份學術期刊編輯與論文審查委員,學位論文與口試審查委員。

  專長:以課程研究發展為主,專長行動研究、課程經營、課程改革與課程設計、核心素養。

  學歷:臺灣省立臺南師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英國東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教育學院教育應用研究中心博士。

  重要經歷:曾任國小教師、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社會科研究教師、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兼任講師、國立暨南大學籌備處教務處研究助理、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參與教育部K-12課程綱要之研究規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規劃、研擬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共同原則、教育部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輔導小組委員、雲林縣、嘉義縣市與臺南縣市課程改革諮詢顧問。近年來並主持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進行《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課程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及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之整合型研究案《中小學課程相關之課程、教學、認知發展等學理基礎與理論趨向》、《K-12中小學課程綱要之核心素養與各領域連貫體系之研究》、《K-12一貫課程綱要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統整研究》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草案擬議研究》。

  榮譽:中華民國81年教育部國家公費留學考試,赴英攻讀博士。

  榮獲國科會(科技部)、國立中正大學多次研究獎助,2007年第20屆國立臺南大學學術類傑出校友獎,2010、2012、2013年國科會(科技部)獎勵國立中正大學特殊優秀人才獎助。

目錄

第一章: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       
第二章: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
第三章: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意識型態
第四章:課程設計的模式
第五章:課程選擇
第六章:課程組織與課程統整
第七章:課程發展
第八章:課程實施與課程領導
第九章:課程評鑑
第十章: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邁向課程學的建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80083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7 x 23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


本章旨在說明課程(curriculum)的結構以及課程的各種意義,作者首先因應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闡述有關「素養」(蔡清田, 2011)、「核心素養」(蔡清田, 2012)、「國民核心素養」(蔡清田, 2014)的意義,進而說明課程結構包括「顯著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與「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等三種類型,並進而指出教育人員經常接觸的「課程即科目」、「課程即經驗」、「課程即計畫」、「課程即目標」與「課程即研究假設」等五種課程現象的意義、功能與限制(蔡清田, 2008)。

第一節核心素養的意義

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與設計,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taking the initiative)、「互動」(engaging the public)及「共好」(seeking the common good)為「基本理念」,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適性教育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在前述基本理念引導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 2014),明訂「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四項總體「課程目標」,以協助學生學習與發展。上述課程目標應結合「核心素養」(core competencies)加以發展與設計,並考量各學習階段特性予以達成,期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與「共好」的課程理念,以臻全人教育之理想。
 

 

 

 

為什麼中國民間把人的壽命稱為陽壽?中醫角度看生死! 中醫的陰與陽 中醫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醫上的區別是什麼?什麼是陰,什麼是陽?什麼是寒?什麼是熱?為什麼中醫診病的時候啥都問?問那些問題有什麼意義? 中醫說,生命起源於陰陽交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陽這是一股決定人的壽命多少的陽氣。從小孩階段,先天之陽最足,陽主動,陰主靜,所以小孩子最喜歡活動,而且眼睛非常明亮,很有神采,這些都是陽氣足的體現。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陽氣在給予生命動力的同時,還擔負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身體免受外邪侵入。但是小孩子陽氣足這個論斷似乎與小孩子經常發燒感冒這個事實不相符。 幼年、青年、中年、老年 為什麼小孩子經常發燒感冒 這個我們要這麼看,一方面,小孩子的身體發育不成熟,體內能容納的陽氣較少,先天之陽就如同木柴點燃的火焰,但火焰較少如果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者長期間暴露在風寒或者風熱很重的地方,邪氣就容易打破這火焰,進入皮膚腠理,導致小孩子感冒發燒。 另一方面,其實小孩子發燒時一件好事,小孩子發燒證明孩子陽氣足,現在很多大人想發燒都燒不起來,結果一去體檢,卻很多其他疾病,而且都很嚴重的疾病,這就是身體陽氣不足,無法發燒,連外邪入侵都無法用高燒抵抗的後果。並且,通過多次的感冒發燒,孩子會激發體內陽氣更加充盈,從而起到增強防禦力的作用。 為何青少年通宵玩遊戲看小說都不累? 到青年時期,體內先天之陽的柴火燒得正旺,而後天脾胃發育良好,從食物中汲取的後天之陽也非常充盈,所以體內陽氣充盈,很多中老年人都很懷念自己的青年時期,因為在青年時期精力充沛,不怕苦,不怕累,不像老年那樣,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 為什麼說青春期和童年是人生的最好時期,因為那是人的精神最為充沛,體力也最為充沛,其實,人內心深處是怕累,恐懼疲倦的,所以很多人在疲倦時喝咖啡提神,在累時打打遊戲,看看小說,希望得到刺激而重新煥發出精神。有很大一部分人,沉迷小說、遊戲,不是其中的情節,而是那種聚精會神的時刻。所以,青春期和童年的美好,是以強大的身體為基礎的,它是整個生命歷程中最好的兩個時期。而這兩個時期,陽氣的充盈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癌癥高發為什麼是在中年? 到了中年時期,身體陽氣開始由盛轉衰,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的人,陽氣衰落更快,到了這時候,很少人感冒後會發燒,這是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陽氣燒起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身體變好,因為正是這個時期,很多大病在醞釀,或者已經生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還有一些風濕,類風濕,和骨頭的疾病,最重要的癌癥在這個年齡也是高發的,這就是陽氣失去保衛作用後,身體已經無力抵抗病邪,病邪逐在身體積累,所以有些人一年到晚都沒有病,就是經常容易累,結果幾年後檢查出來的都是一些大病或者慢性病。 當然,生病不是絕對的,並不是說大病只會在這個階段,在任何階段都會,只是這個階段和老年階段比較容易,也不是任何人都會生病,有很多人很注意自己的身體,勞逸結合,把身體的陽氣保存得很好,就不會生病,即使生病也不是什麼大病。 老人,為什麼就特別容易病? 到了老年時期,陽氣進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特別容易生病,而且很多老人家都有很多慢性病,不僅如此,很多老人家還會感覺容易累,氣短,不欲動等情況,到了冬天就四肢發冷,有時甚至冷到不能入睡,蓋多少張被子都無補於事。 這就說明老人家體內的陽氣已經很衰弱了,再加上病邪侵入體內,一直和體內的陽氣做鬥爭,使得體內陽氣越來越少,而在外面表現出陰盛陽衰的癥狀,因為陰主靜,所以人會不欲動,陰為寒,所以人會感到寒冷,陰寒過甚,還會凝結血液,變成血瘀證,誘發心臟方面病變,也會造成失眠。 為什麼中國民間把人的壽命稱為陽壽? 當人體的陽氣越來越少,越來越少,人的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弱,神氣越來越差,所以中醫看病首先看神,如果看到病人神已經失了,就知道病非常不好治,當最後一絲陽氣消耗完的時候,就是生命結束之時,中國古代有言:「純陽為仙,純陰為鬼。」 中醫說陽化氣,陰成形,陽是人生的動力,是能量,而陰是物質,所以人死後,神沒有了,人也不會動了,只剩下一副身體,也就是只剩下陰了,再觸摸一下那些身體,都是寒冷的,沒有溫度的,這就是沒有陽氣的表現。所以中國民間把人的壽命稱為陽壽。 當然,上述是根據人生老病死的過程分析,其實人生還有很多意外,很多特殊的情況,使得人沒有經歷這個過程,另外,我們所說的小孩子是先天陽氣最足,是純陽之體,只是說他潛藏的陽氣最足,那些陽氣是沒有燃燒的木柴,並不是他體內的陽氣。 很多醫家曾經就是因為只是看到這句純陽之體,沒有經過詳細的辯證,脈癥互參,就斷定孩子陽氣充足,屬於純陽無陰,因此大量使用陰寒之藥,滋陰泄陽,戕害小孩。小孩子也有陰陽,由於還是稚陰稚陽,陽又主外,而且很多感冒,一般小孩感冒初起的時候都是感受風寒,傷了陽氣,而不是什麼熱毒。 迴光返照到底是怎麼回事? 向大家解釋一下迴光返照的原理,當一個人在重病期間,必定會有氣短,不欲食,少言,呼吸急促,經常昏睡,形寒肢冷等類似情況,這是真陽衰微,體內陰寒極盛,這時真陽發現周圍太冷了,呆不下去了,於是,就想走了。 真陽走有幾個渠道,真陽在腎中,欲走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當真陽向上,人就會突然變得有精神,有力氣了,因為真陽是先天之陽,當先天之陽走到心的部位時,就好像突然有很多陽氣注入,所以人就有一種突然變好的感覺,一種感到所有事情一下子清晰了,身體變得有力氣了的感——這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然而,當真陽走到心的位置,形成這種迴光返照時已經很難救了,真陽會一路向上,從人的七竅之一逃掉。 師傅:422971836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QAGaEye.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004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漂染頭髮護理后里韓男造型台灣大道附近髮廊推薦台中修改肩髮推薦髮廊
烏日羊毛捲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南區水波紋捲推薦染髮店 台中內行人推薦的美髮沙龍大甲能修飾臉型的瀏海髮型推薦髮廊 烏日羊毛捲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質感色系商業髮色專業髮廊大遠百附近韓式木馬燙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頭髮燙捲推薦髮廊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台中北區短髮帶來的新鮮感推薦染髮店 太平洋SOGO附近氧氣瀏海推薦染髮店 台中染髮推薦pt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家都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